麵料及坯布疵點外觀及疵點成因分析
供應betway.net 燒毛坯,承接50%体育首存红利~ 染色成品訂單!微信:13801503159
(1)棉粒(Nep)
外觀:布麵呈現類似接頭大小之棉纖維團,且係紡入紗中者。如將之拔下,則紗呈斷裂或將至斷裂之狀態。低等級原棉紡成之粗紗,常有此種瑕疵。
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纖維團,於清花過程中未徹底除去。2).梳棉時錫林或針板之針不夠尖銳,或兩者間之隔距設定不當,未能 充份發揮梳理作用。
(2)棉籽皮(Seeds)
外觀:純棉或棉纖維混紡之胚布麵,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纖維纖碎片點。
成因:1).軋棉工程在將棉纖維與棉籽分離時,纖維根端帶有棉籽皮,或棉籽 被碾碎而摻附於原棉中。 2).清花過程未能將棉籽皮徹底清除。
(3)粗結(Slub)
外觀:織物之經紗或緯紗上,偶有一小段長約5至20mm較紗之正常直徑為粗,較炒之正常撚數為少之簇狀纖維。
成因:1).精紡時喂入之粗紗內,纖維內密度不均勻,有較小型密集之梭狀纖 維束。 2).精紡機之皮輥及皮圈未能均一將喂入之粗紗把持。
(4)飛花(Flyer)
外觀:與粗結相似,但其較粗,不像粗結般之細長,纖維成團狀。將紗略予退撚,可不致使紗斷裂。
成因:細紗間內飄浮於空中之纖維團,或積集在機器喂入附近台麵上之纖維 團,纏繞於紗上。
(5)節紗(Cockled Yarn)
外觀:在約纖物幅寬長度之一段紗中,有間隔性之大粗結。紗之粗細變化似竹節狀,一般在粗紗織物之緯紗較常見,故亦稱竹節緯。
成因:精紡機之牽伸羅拉設定大緊,羅拉蓋太鬆,喂入之粗紗中偶有異長之 纖維。
(6)紗支不均(Uneven Yarn)
外觀:由織物長麵觀察,織入之紗有粗細不均勻之現象。一般多發生在緯紗。
成因:細紗機紡出之紗,由於牽伸機構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紡出之紗在一 段間,時有略粗時有略細者。
(7)雲織(Cloudd of Weaaving)
外觀:緯紗之支數顯著不均勻,織造時粗者或細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起,形成片狀,布麵外觀似片片浮雲,故稱雲織。
成因:緯紗有規律性之不勻,於織造時緯紗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細者彙集在 一起。
(8)纖維點(Fiber Spot)
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麵中有極少量之纖維不上色,或上色較淺,而呈現泛白色者。
成因:1).棉纖維中有死棉纖維。 2).在紡紗過程中,因疏忽或管製欠妥,混入極少量之聚酯纖維,於染 色時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溫施染,則聚酯纖維不上色。
(9)批號不同(Different Iots)
外觀:化纖絲或化纖加工絲織物,混紡紗織物,支數粗細與密度均符合規定,但經染色後,經紗間或緯紗間有界限分明顏色深淺之不同。
成因:1).在織造時雖使用丹尼數相同之絲,但製造批號不同。由於吸色性不同,或伸縮性、膨鬆性不一致,在經染色後,則有顏色深淺之不同。 2).在織造時使用之混紡紗,雖支數與密度符合規定,但紗中纖維之混 紡率不同,在經染色後
則有顏色深淺之差別。
(10)蒸紗不良:
外觀:一疋E/C混紡布,經退漿、精練、漂白後,布幅有間隔性寬窄不同之變化。
成因:混紡紗於細紗落管後,需利用高壓飽和蒸汽於密閉之容器內熱蒸處理 ,以穩定紗之物性。如蒸紗溫度或時間不足,未能使紗定型,則於練漂時蒸煮後,織物布麵橫向呈現一段緊,一段鬆之現象。
(11)白點:
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麵呈現未上色之纖維團,尤以染中深色者較為顯著。
成因:多發生在中、下等級之棉質染色布,紗中死棉纖維所形成之棉粒,於 精練,絲光時未能清除。染色時因該種死棉纖維上色性甚差,故難以染著而呈現白點。近來20Ne以下之純棉開端紡紗織成之織物,於染色時經常發生。
紡織品瑕疵——屬於織造原因的有:
(1)異紗(Wrong Yarn)
外觀:在針織物之毛中,橫向連續之毛圈,由較規格用紗為粗或細之紗織造而成。一般多為單根,但偶亦有並列或間隔多根者。視之稀密、厚薄與正常者不同。
成因:在針織物織造時,操作人員誤用非指定支數或丹尼規格之紗編織。誤用較細之紗,則織物顯得稀薄。誤用較粗之紗,則織物顯得密厚 。
(2)異經(Wrong End)
外觀:梭織物之經紗有單獨一根或並列數根非指定規格之粗細者。若為較細之紗,則稱謂細經(Fine End)。若為較粗之紗,則稱謂粗經(Coarse End) 。
成因:於整經時取用牽經之筒子紗支數錯誤,使用非指定規格之經紗。此種瑕疵經常為全匹性者。
(3)異緯(Wrong Pick)
外觀:梭織物之緯物,有一根或連續多根非指定規格之粗細者。若為較細之紗,則稱謂細緯(Fine Pick)。若為較粗之紗,則稱謂粗緯(Coarse Pick)。
成因:於織造時,緯紗管之緯紗,或無梭織機喂入之筒子紗支數錯誤,使用非指定規格之緯紗。操作人員於發現後,多予以停機拆除。但自動換管之織機,則往往不易發現。
(4)組織錯誤(Wrong Weaving)
外觀:即織法錯誤,布麵之織紋與原設計者不同。例如左斜紋織成右斜紋等。
成因:一般多為穿綜錯誤所造成。其它如提花織物之紋板錯誤,多規格經紗織物之經紗排列錯誤等。
(5)並經(Wrong Draw)
外觀:相鄰之兩根經紗並在一起,依織物組織當作一根織入布中者。視之,該根(實為兩根)紗顯得特別粗。此種瑕疵均為全匹性者,如在經軸初織時發現,剔除並列中之一根,則能完全避免。
成因:1).整經牽紗時即疏忽將兩根當作一根。 2).漿紗後分紗不清,兩根粘在一起,形同一根。 3).穿綜時兩根穿入同一綜絲。
(6)並緯(Mispick)
外觀:緯紗兩根織入同一織口內,偶亦有三根或更多根者。並緯之長度長短不等,以織物全幅寬者,與在近兩布邊10公分上下者較多。
成因:1).織物全幅長之並緯,係因停機排除故障後,未查對織口開車。或探緯針失效,斷緯未自停。 2).非全幅長之並緯,經因保險紗之長度不夠,邊剪設定不當或不夠銳利,及斷緯後未將紗尾清除。
(7)稀衖(Set Mark,Fine)
外觀:布麵上緯紗排列之密度較規定稀少。沿織物長度一段織入之緯紗,由正常密度逐漸變稀,再由最稀逐漸恢複至原來密度,形成一條等寬窄之稀疏布麵。
成因:1).探緯針失靈,無緯紗時繼續空轉送經。 2).織造時經紗張力控製不當。 3).停機再開車前經紗張力調整太緊。
(8)密路(Set Mark,Coarse)
外觀:布麵上緯紗排列之密度,較規定密集。沿織物長度一段織入之緯紗,由正常密度逐漸變密,再由最密逐漸恢複至原來密度,形成一條等寬窄之緊密布麵。成因:1).織造時經紗張力控製不當。 2).停機再開車時經紗張力調整太鬆。
(9)拆痕(Pick-Out Mark)
外觀:胚布緯紗拆除不善,再繼續織造後,布麵上仍留有痕跡者。
成因:在織物織造中,作業人員發現有異緯織入,或織造出嚴重之密路、稀弄,立即停機將該織入之緯紗剪斷拆除。於拆除時經紗受到緯紗摘下之摩擦,產生大量之毛羽,故重織後,在原拆除之範圍,呈現一條寬窄相等之多毛羽布麵。
(10)斷經(Broken End)
外觀:織物之經紗斷掉一根或多根,致其左右兩相鄰紗間之距離變大。在平紋織物,則變成兩根斷紗並列,如同並經。在斜紋織物,則布紋有間斷之現象。
成因:經紗於織造中斷掉,自停裝置失靈,未將經紗接妥而繼續織造。
(11)斷緯(Broken Pick)
外觀:織物中之緯紗斷掉,但斷開之兩端距離甚近,即斷掉之長短較小。此種瑕疵一般多不顯著。
成因:1).緯紗於織造中斷裂,但瞬間仍繼續織入,僅缺一小段距離。 2).緯紗上有嚴重之粗結與飛花等,於拆除時導致緯紗斷裂。
(12)百腳(缺緯)
外觀:此種瑕疵僅發生在斜紋織造,在每一完全組織同部位之經紗,同時浮於布麵,狀似一集蜈蜙之多腳。
成因:斜紋布少織入一根緯紗,則交織點減少,部份經紗連續兩次浮於緯紗上。
(13)經縮(End Snarl)
外觀:織物經紗中之一根,有一小段卷縮纏扭在一起而織入布中。在強撚紗織造之織物則較易發生。
成因:在整經時其中之一根經紗過份鬆弛,致而有一段發生卷縮。
(14)緯縮(Filling Snarl)
外觀:織物緯紗有一小段卷縮纏扭在一起而織入布中。在強撚紗織造之織物則較易發生。
成因:1).緯紗管中或作緯紗用之筒子紗中,已有小段紗卷縮纏扭之現象。 2).緯紗管成形不當,退紗時不暢順。 3).緯紗張力太小,織口開口不清等。
(15)筘痕(Reed Mark)
外觀:在胚布之兩根經紗間,有較大之間隔,且能看到織入之緯紗,受鋼筘筘齒之作用而鋸齒形痕跡。
成因:1).鋼筘筘齒變形,未能將經紗控製在定位,或者筘齒發生鬆動。 2).經紗中有一根或間隔之數根,於織造時所受之張力過大。
(16)邊撐痕(Temple Mark)
外觀:在布邊內有約2至5公分寬之針刺或受針刺刮拉之痕跡。嚴重者致使該部位之緯紗發生波浪形之彎曲。
成因:邊撐器選用之針粗細不宜,及邊撐器刺環卡死不能回轉,或回轉不夠暢順 。
麵料織造中漿紗造成的各類麵料疵點原因分析大全
麵料織造疵點分析:噴氣織機主要織疵——斷緯
紡織品常見疵點及其成因,最全的麵料疵點分析大全
麵料疵點之橫檔解析
梭織布織造疵點分析大全
坯布疵點名稱大全,坯布疵點可否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