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料染色生產顏色深度達不到怎麼辦?
供應betway.net 燒毛坯,承接50%体育首存红利~ 染色成品訂單!微信:13801503159
在實際生產中,經常會遇到顏色深度不夠,怎麼辦?那麼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及深色效應的基本理論。
染料發色理論
該理論認為,物質對不同光的選擇吸收就會呈現出各種顏色,物質的顏色是它所吸收光波的補色。染料也是這樣,染料的顏色也是它們所吸收光波顏色的補色,是染料對光的吸收特性在人們視覺上產生的反映。
在染料分子結構中,存在著對波長380~780nm範圍內的發色基團,除此之外,還具有對發色基團起促進作用的助色基團,如-NH2、-NR2等。
發色基團和助色基團協同作用,使染料對光波產生了選擇性的吸收。而當結構中某些基團產生有利於染料的發色時,染料對光波的吸收便向增加波長的方向進行。發色理論把這種能增加吸收波長的效應稱做深色效應。
這種理論對研究開發深色染料幫助較大。例如,尼龍及醋纖織物上取得深色效果不太理想,一般隻能染淺中色。
傳統工藝中采用酸性及分散染料染色,為得到深濃色,隻是在增加染料用量上下功夫,效果不太明顯,並且染料浪費量很大。國外有報道使用三唑分散染料對尼龍纖維染色,增深作用明顯,並且染後織物具有較高的耐洗日曬牢度。其主要方法是將染料結構用硫甲基(CH3S-)取代了三唑環上的氫原子,使這種染料對光波的吸收向長波方向移動,從而產生了深色效應,在不追加染料用量的前提下,就能取得比原有染料更深的染色效果。
1. 表麵得色及反射理論
這是現在應用較多的評價染後織物色澤深度的方法。一般是在有色物體的反射或投射光譜的最大吸收波長(λmax)處算出K/S值(KabelKamunk函數值),以該值來表示色澤的相對深淺。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染後對織物的後整理技術,改變染後織物表麵的微觀結果,使之對光波產生一定的漫反射,從而取得深色效果。
2.上染擴散理論
染色理論認為,要使染色對象取得深色效果,關鍵是提高染料對織物的上染率。上染率是指上染到織物上的染料量和投入染浴中的染料量的比率。由於這種對取得深色效果評價手段十分明確,反映結果明顯,所以在染色過程中總是作為染色工作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一些深色研究及深濃色染色大多是從提高織物上染率上著手的,對實際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深色織物的常規染色方法
對棉織物等上染比較容易的纖維,主要工藝條件合理,染料選擇正確,一般染中深色沒有技術上的問題,而一些要求比較高的滌綸及尼龍織物,一般較難取得深色效果,如特黑滌綸等,就需要用特殊的染色方法染得深淺色。現對傳統深色織物染色手段歸結如下:
1.提高染色溫度
提高染色溫度,可使纖維結構膨化,並使染料分子運動功能加快,增加染料向纖維擴散的機會。所以在染深色時,我們總是想盡辦法提高染色溫度,以提高上染率。然而片麵提高染色溫度可能影響染色織物的強力,並且還可能造成某些染料的高溫色變或水解;化纖色點等病疵;某些染料隨著上染溫度的升高反而使上染率有所下降,即解吸現象;提高染色溫度對染色設備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而提高染溫對提高上染率的做法不太科學。
2.增加染料用量
有的工廠為染深濃色織物,大多采用增加染料用量的辦法取得深色。如深色操作工人在染後經核樣後,發現色澤不深,便再次追加染料用量,然而最終效果並不理想。相反由於染料用量巨大,對染色汙水的處理難度加大,有時即使染得深色效果,但染後織物的色牢度相當差,這是因為這種染色僅僅隻是增加了織物的表現不染率。市場上有些深色織物的服裝一下水便發生褪色的現象,大多是這種原因引起的,這在技術力量薄弱的印染廠尤為明顯。
3.加入電解質促染
活性染料、直接染料上染過程中常加入如NaCl、Na2SO4等電解質起促染作用,酸性染料染色中加入冰醋酸HAC、H2SO4等起促染作用,和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織物的上染速率和上染率。
然而,深色染色中由於染料用量相對較大,故通常促染劑的加入也是較多的。然而電解質的過多加入,不但使染後織物的鮮豔度降低,並且由於電解質用量過多,還可能造成染料的凝聚等,產生質量問題,所以即使染料用量較大,實際染色中對促染劑的用量還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染深色效果的其它幾種主要途徑
1. 從染色織物的前處理著手
有效提高上染率是取得深色效果的手段之一,而上染率的提高又和纖維對染料的親和力、織物結構、表麵情況等密切相關。
1.1 加強對被染物的除雜除汙處理
前處理充分,織物潤濕性好,毛細管效應大,染料分子對染物的擴散能力就有可能增加,從而提高上染率。所以加強對被染物的除雜、除汙處理,可達到上述目的。
1.2 棉織物的絲光處理
經絲光處理後的棉織物,其對染料吸附能力明顯提高,比未經絲光的處理的棉織物,更能取得中深色效果,並且表麵光澤改善。
1.3 滌綸織物的堿減量處理
滌綸大分子結晶度高,纖維結構緊密,折射率和表麵反射率均高,纖維表麵平滑,對光以鏡麵反射主,用分散染料染得黑色後,因為有大量的反射光由織物表麵以白色光進入人的視線,所以深黑色較難獲得。經堿減量處理後,使滌綸原來光滑的表麵變成粗糙表麵,形成凹凸不規則反射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刻蝕”效應,而產生一定的深色效果,並且經減量處理後織物活動自由度增加,染料的附力有所上升。
1.4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
等離子體技術是屬於在織物表麵進行處理的方法,是屬於現代染色技術的幹洗物理加工。例如,經等離子處理的滌綸纖維著經接枝聚合後,在纖維表麵形成低折射率的薄膜,可明顯提高上染率及色澤深度;又如對於難染色的亞麻織物用等離子體處理後,織物毛細效應是未處理的1~1.5倍,對染料吸附量大大增加,易染得深濃色,深色效果明顯。
1.5 超聲波技術處理
超聲波是人耳聽覺無法感知的振動波,正常頻率在2×104~2×109Hz的聲波叫超聲波,而頻率大於109Hz的稱為特超聲波或微波超聲波。織物染前經超聲波技術處理後,纖維集中程度有一定的鬆散,使纖維內部的比表麵積增大,從而增加了纖維對染料的吸附量,提高了織物的上染率,能取得中深色效果。經研究,這種技術對具有鱗片層的羊毛纖維及表麵結構緊密的亞麻織物效果明顯。
2. 從纖維改性著手
纖維的接枝與改性是染色工作者研究較多的課題之一。一些上染率較低,隻能染淺色的纖維經接枝或改性處理後,上染率明顯提高,能染得中深色的色澤。
2.1 纖維素纖維的改性
對纖維素纖維的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學處理,以化學改性為主,改性過程可以在染前或染後進行,經改性後的纖維素纖維可大大增加對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陰離子染料的吸附能力。改性一般是通過對纖維作銨化或季銨化處理,在纖維素大分子上引入對具有陰離子基團的染料有親合力的-NH2或季銨基;另外,這些活性基團的引入還可改善活性染料的固色率。
2.2苧麻織物的陽離子改性
經陽離子化改性的苧麻織物,改變了染料對苧麻纖維的上染機理,由依靠範德華力及氫鍵結合方式轉變為依靠靜電引力結合為主,染色親和力大大提高。活性染料分子中的部分反應基團還能和亞麻纖維上的羥基形成共價鍵結合。多種鍵合形式的出現,使其上染率及固色率增加。經研究發現,以季銨基改性後的苧麻纖維,在相同染料用量下,經改性的苧麻織物表麵得色深度(K/S值)增加50%~468%,一般為100%~200%;所以在染相同深度時,經陽離子改性的纖維可節約染料用量30%~90%,因此這是一種較有前途的改性染色技術。
從染色助劑上著手
1.利用稀土染色提高織物上染率
稀土元素是指原子序數為57~71的15個元素與地質礦物鈧(Sc)與釔(Y)共17個元素。在染色中一般以稀土氧化物或混合物作為染色助劑,在前幾年曾被染色工作者廣泛研究,並取得了相應的成果。
麻類織物染色困難,經氯化稀土處理後,纖維無定形區增加,手感蓬鬆,並且稀土還能與活性染料分子作用形成有色混合物,使染料溶液增深;另外,稀土與麻纖維作用後增加了活性基團,使之在染色過程中起橋梁作用,可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從而取得深色效果。
經實驗證明,在分散染料濃度為3%,稀土用量為0.44時,pH值在6左右,染色溫度130℃,保溫時間30min,部分分散染料在滌綸針織上的增深等級可提高0.5~2級。
另外,在植物染料被不斷采用的今天,如何提高植物染料的染色牢度及提高植物染料的上染率也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之一。
2.專用增深劑的應用
為提高染色增深效果,目前市場有專用的增深助劑。這類增深劑如果與染料同時使用,一般均可能產生染色病疵,通常在後整理焙烘中使用為多,其增深原理主要是改變整理後織物的表麵反射強度為止,並以在合纖上應用為多。如滌綸特黑色染後可采用增深劑(增添樹脂)處理,由於它對滌綸織物吸附量大,能在纖維表麵形成沉積,焙烘後使織物表麵產生凹凸不平的漫反射效應,黑度有所提高。
3.對染色織物進行低折射率處理
通常采用有機矽、聚氨脂類樹脂,這類化合物的折光率低於滌綸,所以可大大降低滌綸織物表麵折光率,使顏色更濃。染整加工方法為:將染色後的織物浸軋樹脂化合物,然後焙烘使其在表麵形成低折射率的反射層,經測定織物深度指數可提高30%~40%左右。市場專用的染色增深助劑的增深原理基本也是這樣。
另外,針對滌綸纖維分子結構緊密的特點,打破傳統或者高溫高壓染色,或者用有毒性的載體染色的方法,采用類似於稀土的安全型滌綸染色助劑,如高效助染劑P等,由於助劑分子比染料小,在染浴中快速滲入滌綸纖維內部,纖維膨化,對深色織物的染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以上取得織物深色效果的方法外,染料選擇及染料性能的改進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如提高活性染料的反應性及固色率,開發上染性能優異的中深色染料等,都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之一。